國家基礎建設拉動玻璃加工業
從供應情況看,玻璃加工廠瘋狂擴張導致玻璃產能過剩,市場難以消化。作為能源、資源消耗型產業,深圳玻璃生產持續性強,產能調整比較困難,同時生產過程中會排放煙霧、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化學物,對環境有明顯影響。據悉,沙河市年產平板玻璃1.9億重量箱,已成為全國割法玻璃生產和深加工基地,被工信和信息化部確定為“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”,被國家科技部確定為“國家火炬沙河現代功能與玻璃加工特色產業基地”,玻璃加工文化創意和玻璃藝術刻繪集聚區被評為“河北省五大文化產業集聚區”。為了加快玻璃加工行業轉型升級步伐,實現綠色低碳環保發展,沙河市近年來投入18.6億元,全部59條在產玻璃生產線高標準建成了脫硫、脫硝、除塵、料場全封閉等環保工程,實現全行業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。近年來,得益于國家發展基礎設施建設,作為基礎建設的重要材料。深圳玻璃行業呈突飛猛進的發展態勢,在2014年中旬達到日在產產能18.125萬噸的高峰,同比增長15.94%。進入2015年度,由于市場整體產能過剩,企業競爭壓力不斷加大,僅前4個月累計冷修生產線達18條,復產及新點火15條,日產能凈減少4220噸,整體產能雖有壓縮,但仍難緩解當前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。
新常態下深圳玻璃加工生產增速和經濟效益下滑,除了市場需求和政府政策影響外,也是多年來建材產業結構性矛盾的集中爆發,主要表現在嚴重依賴投資驅動的玻璃加工產業結構,新經濟效益嚴重依賴傳統產品數量增長,傳統產業鏈延伸受阻,工業化、規?;M程延緩等。新常態下新型城鎮化和新興工業化仍將帶動鋼材、鋼化玻璃等傳統建材的適度增長,但一定不會是以往高增長、益發展模式的重現,鋼材、平板玻璃產業必要摒棄依賴數量、價格增長的效益增長模式轉向技術和管理水平提升的降本增效模式。